當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不僅是建設數字化系統,更是為了避免走信息化建設的老路——業務和信息化兩張皮。在數字化轉型建設中,信息系統仍然是重要抓手和顯性成果,是企業業務和數據的承載平臺。數字化轉型的成果一定程度通過信息系統的使用效果來體現,一套優質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應該具備哪些特質?通俗的講就是大家所說的如何辨別系統“好不好用”。 對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效果開展評價,需要從整體、數據、IT、類型四個層面開展:
一、從整體角度看系統 當前市場上管理系統眾多,很多企業還是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去選擇。殊不知,這種模塊化系統的獨立運行,極易造成企業“信息不對稱”,必須通過大量集成及二次開發才能實現信息互通,造成極大的成本浪費。對此,從整體角度看系統,企業可以從以下三點衡量: 1.具備先進管理理念,一款成熟的管理系統蘊涵了許多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為企業流程優化與重組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模型; 2.升級維護及時,更能夠適應企業需求。系統開發商在充分了解行業的環境,把握住行業的標準流程,開發出來的系統更能夠適應企業需求,且價格相對適中。售后服務較為專業,升級維護及時; 3.緊跟大趨勢,當前很多企業尤其是制造業更傾向于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出發去選擇一體化的通用型系統。在一個平臺上實現研發、采購、庫管、生產、質檢、財務、銷售、物流等各資源的一體化管控。 二、從數據角度看系統 “數據”就是對企業內外部信息變化的掌控。及時的數據信息能使企業及時抓住戰機,而過時的信息則貽誤決策。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實時數據做支撐,只能盲目生產。衡量標準有以下三點: 1、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獲取的效率、質量、成本; 2、信息傳遞能力:能否實時精準、低成本地、不失真地傳遞到企業的每個人; 3、信息反饋能力:企業各部門分支最小作業單位的信息,是否能實時、不失真地反饋到企業決策層。 三、從IT角度看系統 當前,很多企業購買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存在系統集成涉及到繁雜的關系協調,技術援助,技術開放,標準統一等眾多復雜問題,且工程量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源。集成系統建的多,導致基礎數據口徑不統一,編碼不統一,是造成數據很難互通的核心障礙。部門級應用建設時,缺乏對公司整體數據分析要求的考量,導致各自為戰,自成一體,隨著后期數據不斷增加,困難和阻力就會迎面而來,并且越深入越困難,無法滿足企業長遠發展需求。 四、從選擇類型看系統 當前,很多企業對于數字化的整體規劃嚴重缺失。沒有結合自身實際需求發展整體規劃作為指導,后續的系統建設將必然處于一種散漫無序的狀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此,走適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探索適合于自己的轉型之路,擁有明確的轉型目標,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因地制宜”,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 在選型時,例如制造業企業可以考慮借助通用型管理系統來規范管理流程,為企業所有制度和流程事先定義一套具有科學性與實踐性描述的規則和方法,在這套規則和方法之上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多維、多視圖、多層次和多格式的特點,全面反映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和財務模型之間的關系。為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人員提供一個進行制度和流程建模的信息化平臺,從而統一數據中心、統一參數管理、統一基礎資料、統一政策管控、統一運營管理,重新梳理流程表單,涉及行政、人事、財務、售前、售后及分子公司跨組織協作,使組織之間及企業各部門間的員工建立起了規范的操作。 總結 以上可以看出,一套優秀的管理系統從整體、數據、IT、類型四個層面衡量要滿足: 1.簡單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統的部署成本,針對企業具體的業務,實現低技術門檻、低專業門檻,使用者只需要簡單學習就能輕松運用; 2.數字化,從企業的總部、基層到相關業務伙伴,從產品、業務到職能組織所涉及的所有部門,讓企業全員都參與到數字化的商業創新中來。將產品的基礎信息、制造信息、圖紙結構,以及企業所涉及到所有管理部門的分配形式、價值體系、管理理念等匯集于一個平臺上,從而提升執行力,實現降本增效; 3.通用化,通用型系統不論是從數據的實時性、共享性,還是從業務部門的協同度方面來說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該系統廣泛適用于制造業企業,能夠隨需、隨時、隨地的開展,快速部署、快速見效,并且將企業成本歸集在考量范圍之內。 4.一體化,堅持業務體系建設與數字化建設“一體化深度融合”,以數字化建設倒逼業務體系不斷優化和完善,以實時數據為驅動,將所有業務用數據來體現,業務操作做到數字化、在線化,管理過程做到一體化、智能化。實現從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到裝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給企業內部及外部需求之間“架橋修路”。 更多管理咨詢服務,歡迎撥打熱線電話400-6396-918,24小時為您提供免費咨詢服務!